讀 The Intellectual Life - 教你打造平衡、豐富、完整的知識人生


一百多年前的道明會修士以神學家阿奎那的訓誡為基礎,把建立「知識人生」的指南寫成這本小書。從內在的品德心態,生活的建立,到如何記憶、如何做筆記書中都有手把手的討論與建議。看完之後,我覺得比起知識從業者如研究者或修士,一般人更能從這本書找到切身的鼓勵與建議。

這本書前幾章先談「知識人生」所需要的品德,以及應該打造的日常生活。在這本書的形上學觀點中,「真」與「善」是共通的,追求「真」與「善」並沒有區別。因此,追求知識的同時不能不培養品德。終極而言,活出神的形象才是目標,追求「真」與「善」只是接近這個目標的手段而已。在這個觀念中,手段不能妨礙目標,追求知識也不能背離神的形象。所以追求知識時要照顧好身心,也須顧及生活中的其他責任。不管是否接受這本書的宗教前提,這本書強調在追求「知識人生」前,必須先好好過生活。「不要為努力過得好而羞愧。」提醒追求知識而疲倦的人,是該找回生活中的和諧與平衡了。

關於日常生活,這本書主張務求簡單與隱居,以保持內在的平靜與思考的空間。如果有人突然來找你,「優雅地把他關在門外」。在這個簡單與隱居的生活中,每天騰出兩個小時全然投入知識工作,書中將這段時間稱為「豐富時刻」(moments of plentitude)。作者稱只要確保這段時間不被打擾,不會分心,純粹的專注在知識工作,每天兩個小時就夠累積出可觀的知識成果。

這本書也對於知識相關的研究工作有些討論。這本書鼓勵從事「比較性研究」(comparative study):整合相關領域,釐清其中在哲學與神學上的連結。延續這本書的形上學觀點,不只「真」與「善」是共通的,所有知識也都來自於同一泉源。把自己圈限於單一領域並不能體現造物主創世的豐富多樣,而應該朝全面、共通、統一的知識努力。但書中也提到研究工作必須集中聚焦,而非把精力散落在各個不同的題目中。除此之外,我覺得關於研究題目書中最有趣的建議是:不要為難自己。研究題目會具有挑戰性,但不應該超過自己的能力。「知識人生不應該是一連串的特技表演。」過程中應該充滿享受,保持平衡。這個認知是對無窮知識的謙遜,也是維持生活和諧的必要。

這本書談的是面向自我、如修行般的「知識人生」。相差一百多年的時空條件固然有落差,但書中全面且實際的建議仍能提供不少想法與幫助。閱讀的過程我也思考如何在現在活出平衡、豐富、完整的「知識人生」。